来源/火锅餐见

撰文/餐见数据研究院


(资料图片)

2023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显示,全国火锅企业门店数排名TOP5的省份分别为:四川、广东、河南、山东、江苏。四川是当之无愧的“火锅第一大省”。

为此,火锅餐见数据研究院,综合门店数、传播、口碑等多方数据(截止至2023.2.20),计算出“餐见指数”,按照分值高低得出“四川火锅TOP30”。

本文探讨的品牌,不限于发源于四川地区的火锅,而是以“四川火锅”品类定位的火锅,因此会出现起源于江西的季季红,东北的熊喵来了,宁波的火凤祥等。

01

四川火锅偏爱广东

扩张“后遗症”逐渐暴露

1、四川火锅偏爱广东,品类日益融合

从上榜品牌的主要省份分布来看,前五名中像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在广东的门店数分别为161、61、65,似乎广东地区成了他们的主要阵地。

近日,有消息传出,近千个餐饮投资项目意向落户广州,其中包括费大厨广州首店、呷哺集团趁烧广州首店、怂火锅等,呷哺更是透露,今年预估投资近2亿在广州开设20余家餐饮门店。

广东人口流动性大,外来人口众多,饮食包容性很强,“口味清淡”不再占据压倒性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吃辣”。因此,“南下”成为大多数四川火锅的选择。

最初一代闯荡外地的火锅品牌一般靠口味差异化就能吸引消费者。

好比广东地区的东灶鱼头火锅,老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在广东顺德做鱼头火锅,就融合了四川麻辣和顺德的鱼鲜,广受欢迎。

◎东灶鱼头火锅

随着竞争的加剧,火锅品牌开始用场景和文化作为新的差异化卖点。比如新生品牌小龙燚,定位火锅界的“潮牌”,走的是赛博朋克风,很受大学生群体喜爱。

2、市井火锅上榜多,扩张后遗症逐渐暴露

上榜品牌中,带有“市井”字样的有:有拈头成都市井火锅、牵肠挂肚市井火锅、张大叔成都市井火锅、陈艳红市井火锅、李八哥成都市井火锅、泥巴小院市井火锅,当然还有很多不带“市井”的市井火锅。

市井火锅的定位,无疑是对标中高端火锅店,用非对称战略的打法,来抢夺底层市场和低价格区间。在80元以上客单价的红海战区,市井火锅几乎可用“抄底”二字形容。

尤其是在2019年,市井火锅爆火之后,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品牌,他们似乎都披着同样的“皮”:方格窗、白瓷砖、长条板凳,每桌一个茶壶、几个搪瓷杯......

◎市井火锅

由于开店成本低,经营压力小,市井火锅更是在全国掀起加盟热潮。

但它和其他餐饮一样,这两年面临着同质化严重,新消费者对复古情怀难买账等问题,加上快递扩张的“后遗症”逐渐暴露。

3、1年新开店76家,鱼蛙类火锅要翻红?

从门店增速上看,如蜀大侠、谭鸭血、小龙坎,2022年新增门店数分别为71、60、58,相比较2021年,增速都有所放缓。

但味之绝美蛙鱼头一年则是轰出了76家新店,总门店数达到了286家,排在了第7名;另有蛙秘书麻椒鱼虽未上榜,但2022年也开出了78家新店。

鱼蛙类火锅包括鱼火锅、美蛙火锅、鱼头火锅、烤鱼、纸包鱼等细分品类,2019年的市场规模占比为7.57%,2021年市场规模占比已经增长到9.63%,仅次于麻辣火锅、牛肉火锅。

同时,上榜品牌如王宝器麻椒鱼、雅安张记木桶鱼、大味美蛙鱼头等,也都发展得不错,因此,我们预测在四川火锅中,鱼蛙类火锅有望迎来品类翻红。

◎王宝器麻椒鱼

4、从激进到保守,似乎缺乏“后起之秀”

这次上榜的品牌多成立5年以上,似乎缺乏“后起之秀”,但有两个品牌表现很亮眼。

2021年,诞生在沈阳的熊喵来了火锅,目前拥有门店50多家,创始人吴红涛曾是体育老师,转行后捐35座乡村儿童操场,还上了微博热搜。

春节档期间,吼堂老火锅更是以单日排队订单4000的成绩,直接翻倍突破自己的历史最高水平。

不难看出,相比于前些年,四川火锅好像变得保守了,或者是他们都开始转型,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领域,比如有的注重供应链建设,有的发力副牌战略。

同时,像吴老幺火锅、香佰里鲜货火锅、川西坝子等四川火锅虽未上榜,但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

02

从排行榜中

折射2个火锅新格局

第一:四川火锅是懂抱团的,尤其流行“开小号”

2023年开年,火锅界就迎来了一件大事:小龙坎全资持股了同为连锁品牌的蜀大侠。江侠接受采访说,“我们是合并,主要是整合供应链,让两个品牌跑得更快,把供应链做大做强“。

四川火锅的抱团精神,值得全国火锅老板学习。这里的抱团包含:火锅与火锅、火锅与其它餐饮品类、火锅与网络媒体、火锅与上游供应企业。

不难发现,近年来,不少上游食材企业会与火锅品牌联合举办新品发布会,他们把产品、媒体等资源聚合到一起,共同发力,达到效果最大化。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四川火锅“开小号”也成了业内流行。

大龙燚旗下有如在蜀毛肚火锅,二者纷纷上榜,且排名靠前;蜀大侠旗下有吃城都,在火锅高度内卷和同质化的当下,将鱼火锅重构,从而破圈。

◎吃城都

成都之前被称为“网红品牌孵化器”,就是因为他们多以集团形式运作,有强大的互联网哥供应链资源,品牌一个接一个,一茬换一茬。

强强联合也好,开副牌也罢,他们都在以另一种方式,积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第二:成都、重庆关系微妙,倒逼双方革新优化

不难发现,成都火锅正遭遇重庆多个成熟品牌的“跨省围剿”,比如楠火锅旗下的副牌杉姐、朱光玉、后火锅、卤校长的副牌萍姐这些品牌在重庆跑通模式后,都开始。

高举高打,强力造势。朱光玉火锅馆创始人梁熙桐直言,他们的发展路径是在重庆先把店打爆,成为区域性品牌,历年来川渝不分家,把业务中心设到成都,就有了跻身全国头部头牌的跳板。

外来品牌入侵,本土品牌收缩,这个现象很明显。一些本土品牌开始把店做小,把模式做轻。

比如称盘麻辣烫,在原来麻辣烫的基础上,用称盘的方式改变了出品形式,这种高性价比的小店,迅速铺向全国。

再比如小龙坎也开出了社区新店型,官方宣传的是建店面积150-200㎡,建店成本50万左右,最快35天完成开业经营。

在火锅江湖,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前有狼后有虎,你争我抢的局势正加速着火锅赛道格局的不断裂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