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北京2022年第一轮集中供地首日战况出炉。根据成交结果,土拍首日北京合计揽金约207亿元,共有9宗地块最终成交,其中8块为底价出让;另有1宗地因无人报价而遭遇流拍。相比去年的后两轮集中供地,北京土拍市场的热度似乎已经有所提升。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土拍场上流行的“联合拿地”模式,今年似乎不再那么“热门”,以联合体形式报名拿地的企业数量可谓锐减;同时,在一众资金雄厚的央企、国企中,旭辉等民营房企也开始“补仓”。

 

8宗底价成交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底价出让的8宗地块,均是因为“挂牌竞价截止前,仅有一家企业报价”。具体来看,在仅有1家企业报名参与的副中心、昌平中关村、怀柔雁栖等6宗土地中,就有5宗土地是底价成交;顺义平各庄、丰台卢沟桥街道地块、房山拱辰地块、顺义新城13街区地块,虽然在起拍前有多家房企报名,但最终均因对手未报价,分别由旭辉、北京城建、中国建筑、“保利+金地”底价获取。

京土储挂(顺)[2022]012号地块,即顺义平各庄6046等地块,是北京本轮集中供地首日唯一一块溢价成交的土地,不过溢价率仅为1%。

至于流拍土地,是此前仅有华润一家企业报名的006号首钢830地块。该宗地在约定报价时间截止前未获报价,所以最终流拍。

联合体拿地“不热门”了

据悉,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中共有18宗土地被摆上货架,吸引了22家房企(房企参与宗地不重复计算)及联合体参与报名。从参与竞拍的企业来看,国企和央企依然为主力;如华润此次独立报名10宗地,“中海系”公司报名7宗;绿城独立报名6宗;城建、保利、“中建系”分别报名5宗。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过往土拍场上“联合拿地”模式的备受追捧,在2022年北京首批集中供地中,以联合体形式报名的企业数量明显少于去年,房企似乎更倾向于“单打独斗”。

从土拍首日的成交结果来看,在最终出让的9宗地块中,仅有2宗地块由联合体竞得,分别为:“金地+保利”联合体,以16.6亿元底价竞得顺义新城第13街区地块;“中建三局+兴创”联合体,以35.7亿元竞得大兴西红门镇一地块。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联合拿地企业变少这一情况,是受市场走势及拍地规则双重影响下的适时之举。

关荣雪指出,一方面,企业选择联合拿地往往是出于分担资金压力和开发风险,但由于去年多数房企资金链断裂情况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选择合作方式的担忧,进而也是出于保守起见,对联合方式的偏好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北京土地出让文件中明确规定“谁拿地、谁开发、谁售卖”,加之高标准建设方案压身,企业利润空间有限,因此开始多倾向于“单打独斗”。

旭辉等民营房企补仓

在行业下行、企业普遍“钱紧”的当下,理性拿地成为土拍市场上房企的一致共识。不过,在北京2022年本轮集中供地首日,相比“不差钱”的国企、央企,在行业谨慎投资的预期之下,旭辉等民营房企积极参与土拍的表现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北京2022年开年的本轮集中供地中,报名的民营房企中仅有“路劲+林河景盛”联合体、东亚新华以及旭辉。

2月16日集中供地首日,低溢价出让的顺义新城平各庄6046等地块,最终便是被旭辉以14.07亿元收入囊中。根据机构测算,该宗地的可售住宅楼面价约1.97万/㎡,溢价率1%。挂牌文件显示,顺义新城第5街区平各庄旧村改造项目SY00-0005-6046、6045地块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托幼用地,建设用地面积40739.62㎡,建筑控制规模≤75359.21㎡,容积率2.0。

对于旭辉等民营房企积极参与北京新年度土拍的原因,关荣雪向记者分析表示,由于去年市场行情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房企在土地市场的投资有所减少,尤其包括旭辉等这类民营企业。在她看来,随着市场融资环境有所向好,房企信心重筑,加上旭辉去年在北京市场的扩储规模并不大,当前存货也不多,因而在新年度开始积极补仓。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年,旭辉权益拿地金额为292亿元,同比下降超50%,于百强房企中排名第23位。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旭辉在京的地产项目确实不多。除了早年间遗留的部分去化略显艰难的商办类项目,目前在售的商品住宅还有与其他联合开发的青云上府、位于顺义仁和板块的公园都会等。( 关子辰荣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