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亿欧网
撰文/张潇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扫地机器人等家用服务机器人常被质疑溢价过高,实用性不强,商用服务机器人也被认为华而不实,是装点门面的“花瓶”。
无人想到,一场疫情成为这一产业的加速器,服务机器人在居家隔离、消毒清洁等场景得到从未有过的落地应用机会。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一人阳性,全家感染”并不罕见。在全家躺平的日子,洗碗、扫地等日常家务活往往成为每天最头疼的事。
正因如此,在诸多阳康分享经验帖中,不少网友认为洗碗机、烘干机、扫地机器人等等智能家电属于必备好物,解放双手,专心康复。
消费者的意愿变化,很快反映在销量上。据苏宁易购数据,年货节期间,线下门店洗碗机同比增长325%,洗地机较去年同期增长56%。《年货趋势报告》显示,扫地机器人GMV同比增长121.6%。
类似的热潮,在2020年疫情之初就已经出现,科沃斯、石头科技等服务机器人企业市值随之乘风而起,却在2022年迅速被“打回原形”,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其股价又逐渐回升。
2022年1月4日,优必选向中国证监会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申请,或最快本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服务机器人赛道再成关注焦点。
新一轮经济与消费形势下,服务机器人赛道是否会迎来真正的蜕变时刻?这股浪潮对产业而言是否又一次是短暂的辉煌?
走进千家万户的机会窗口
1988年,“机器人之父”恩格尔·伯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服务机器人,打造出医院用的“护士助手”,并在一年之后出版了构想其未来应用的《Robotics in Service》。
他认为,服务机器人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一旦服务机器人与其它机电产品一样,走进千家万户,其市场将不可限量。
而此时,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才刚刚起步。1982年,我国第一台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样机研制成功,可重复再现通过人工编程存储起来的作业程序;1987年,第一部完全国产化机器人“冶钢1号”诞生,由此跨入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中国第一台完全国产化机器人“冶钢1号”
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则起步更晚。2005年,服务机器人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重点项目。2008年,国内首台家用网络智能机器人“塔米”在北京亮相。
时至今日,根据亿欧智库《2022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至2021年,国内服务机器人企业的平均销售规模由小增大,预计2022年平均企业销售规模超过6093.8万元,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攀升。
但是,相比企业需求量大、采购规模集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服务机器人的落地应用和普及推广仍处于漫长的市场教育阶段。据《2021年中国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家庭服务机器人渗透率仅为4.3%。
这往往是因为:第一,人们对服务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要求普遍要比工业机器人高出许多,因此总不乏“人工智障”的调侃,核心技术能力仍需要进一步迭代;第二,服务机器人的产品成本与价格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合理对接,每一次革新产品推出,常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家用消费者尝试门槛高,商用客户对其能带来的效益抱有疑虑。
截至1月28日,某家电巨头于12月28日推出的综合型家庭服务机器人在淘宝销量为0,京东预售4台。
比起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教育期无疑是相当漫长的阶段,对消费者缺乏价格吸引力、技术能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等等缺陷备受诟病,也成为人们接受这一新兴事物的长期阻碍。
然而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在客观上加速了这一产业的市场教育过程,也成为服务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机会窗口。
根据BCG波士顿咨询发布的《2030年机器人展望:智能和机动性将如何塑造未来》,到2030年,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范围将在900亿至1700亿美元之间,远超400亿至500亿美元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BCG预测,2020年至2023年,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将以每年25%至35%的复合速度增长。
这一份报告的发布时间是2021年,海外正处于大范围“放开”阶段,因此对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有较高预期,对于当下处于新形势的国内,或许有一定借鉴价值。
当“阳了以后才发现,洗碗机洗地机扫地机器人是我买的最值的东西”这类帖子在社交平台引起讨论,细分领域已迈入技术成熟期的服务机器人或许能由此再次打开突破口。
同时,我们已经明显看到的是,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消费趋势、生活习惯正在慢慢改变。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晖观察发现,2022年开始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每一分钱带来的真实价值和体验,消费者在为更长期的生活做打算,他们考虑的是这个商品和服务能不能在未来的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真正提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体验。
国家政策同样为未来新消费趋势指明方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指出,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加快研发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教学助手、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鼓励布局建设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
相比疫情第一年,这一轮追求高品质居家生活的潮流,为服务机器人行业带来的助力或许更加扎实可靠,人们的理性价值消费倾向让这一产业能够被真正接纳、融入生活。
而在资本市场层面,2021年无疑是服务机器人产业泡沫最为高涨的时候,受到疫情与经济承压冲击的2022年则出现大幅缩水,但投融资金额依旧高于疫情之初的2020年,这一赛道仍具有较为可观的增长潜力。
从商业效益上来看,以最先打开市场的办公楼和商场服务机器人为例,保洁公司或物业公司的采购服务机器人的决策依据是能够替换多少保洁人工,以此计算投资回收期:例如,购买一台机器20万,能替代4个清洁工,一个清洁工每年工资加社保6万,那就是10个月回收投资。办公楼和商场的清洁面积足够大,而且有很长的关闭清扫时间,所以可以摊薄使用成本,比较划算,投资回收期短。
放在一个更长远的视角下,服务机器人的本质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实体化,而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正在成为社会主力消费群体,对于新科技产品有更高的接受度。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成本上升,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只会更加强劲。
未来的风,从中国吹向全球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曾表示,中国拥有良好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础和应用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足以抓住这个新生行业的机遇,创造新的产业机会。同时,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应用场景,这也是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大家已经公认的是,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和产业链体系,覆盖了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整机、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体系,这种优势不仅目前没有国家能够替代,还会伴随着产业更替日益完善精进。
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5.6万台,同比增长48.8%,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我国方兴未艾的服务机器人产业也已具备这样的潜力。
擎朗智能战略负责人李楠峰认为,目前国内的服务机器人厂商在上游零部件环节已经大部分实现了国产替代,叠加国内进行整机生产制造,中国服务机器人无论从规模还是成本上都比海外同类型厂商具备相当大的优势。
以扫地机器人为例,这一行业的供应链80%位于中国,成本集群化带来了非常高的效率,也就形成了极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吸尘器(含扫地机器人)出口量为1.6亿台,同比增长10%;出口额431.6 亿元,同比增长8.7%。具体到头部品牌,2021年,科沃斯境外收入47.17亿元,同比增长近40%,石头科技境外收入33.64亿元,增速接近80%。
随着产业升级需求扩张和人口红利消退,加之5G、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过去二十年,义乌小商品让“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接下来的二十年,服务机器人产业或许将接力这一棒,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我们期待看见下一个国际机器人巨头出现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