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氢消费
撰文/石闻天
从2022年年初开始,私立医疗美容机构伊美尔在港交所的招股书的状态为“失效”。
【资料图】
此次递表时间为2021年8月3日,面对6个月之后招股书的失效,当时伊美尔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失效是正常的,也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常见的。之后需要补交资料给联交所来继续推进申请。”
但时至今日,近一年时间快要过去,依然杳无音讯。事实上,“对医美企业上市收紧”的传闻已经沸沸扬扬,再加上2021年,敷尔佳、创尔生物纷纷上市折戟,更让业内人士恐慌,难道医美企业真的上市无望?
回看过去几年,医美企业上市之路确实不算顺利。
医美机构企业中包括如今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医美国际,其早在2014年就开始寻求港交所上市但未能成功,最后转战纳斯达克;艺星医美也于2018年向港交所递表,但迟迟未有进展。递表一年有余后,最终撤回了申请材料。
除机构相关企业外,2021年,有望冲击“A股医用敷料第一股”的创尔生物和敷尔佳也都遭遇困境,首次冲击IPO均不顺利。
创尔生物2021年2月提交注册,但随后上市进程趋于停滞,最终,公司在12月24日申请撤回材料,12月31日终止注册。2022年1月5日,公司公告称已申请在北交所上市,并已提交备案材料。
敷尔佳2021年9月提交了创业板IPO申请,但在同年12月31日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2022年1月24日,在完成财务资料更新后,深交所恢复了敷尔佳的创业板IPO发行上市。
企业IPO梦不熄,不仅如此,千亿市值医美巨头爱美客股价下挫11.65%、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被举报以生计为要挟,在华熙生物IPO前后以2亿元强制低价回收员工价值8.8亿元的股票,让华熙生物陷入“举报风波”。
一时间,国内医美IPO拥挤,上市公司动荡,给年终岁末的医美行业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纷繁的上市公司堆到眼前,乱花渐欲迷人眼,到底每家在做什么,哪家更强一些?此篇文章尽量减少商业层面的分析赘述,用几张图来展现重点公司在经营层面上的基本情况。
01
创始人背景,上市直通车?
通过查阅招股书,可以发现,从事医美行业的这些创始人,有夫妻档、有高材生,也有药剂师,更有从事艺术跨界医美行业的。
比如,昊海生科蒋伟和游捷夫妻二人于2007年共同创立昊海生科,在夫妻俩的共同经营之下,昊海生科于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2019年又在科创板上市。
而敷尔佳的创始人张立国,早年在黑龙江省干部疗养院任一名药剂师,后在哈药集团制药五厂担任生产调度、车间技术主任,2012年,张立国捕捉到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市场消费需求,将皮肤护理产品领域调整为业务发展方向。
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不仅仅是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有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术展览与推广中心发起人等多重称号。
事实上,这些人早年依靠学历、工作履历取得大量人脉资源,并快速获得融资,让公司在早年获得红利和取得上市机会。
随着疫情防控取消,线下人流将逐渐恢复,消费基本面将迎来修复,医美直接受益于线下人流复苏。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预期已逐步进入医美布局的右侧时间点。
财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月4日,巨子生物现在市值334.32亿港元;爱美客更是市值高达1183.4亿人民币。
事实上,整个医美赛道一向都是A股、港股市场的“宠儿”。比如做玻尿酸生意的华熙生物、爱美客等,几家公司巅峰期的市值均超千亿。而它们被资本市场追捧的原因也贴合了行业景气度高,渗透率低等因素。
02
细分赛道百花齐放
上中下游都有机会
事实上,医美行业细分赛道可谓百花齐放。
医美上游主要包括各类医美原材料、医美产品、医美仪器(如光电类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如,典型的上游厂商需长时间沉淀,具备较高的牌照与技术壁垒,华熙生物为目前国内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的唯一供应商。
而从医美产品端来看,国内注射类医美产品以玻尿酸和肉毒素为主。如爱美客的主营玻尿酸、童颜针、肉毒毒素,公司市值达1147亿人民币。
国内玻尿酸市场为红海市场,已有近 40 款注射用透明质酸产品获批。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产品牌通过产品迭代、产品创新及差异化定位抢占市场。
国内肉毒素仍为蓝海市场,也成为了各个医美公司终端机构拓客工具。不过虽然各公司积极进行布局,但由于肉毒素技术门槛高,审批流程漫长,预计行业将有2-3 年的 “空窗期”。
尽管疫情反复,但以高毛利率著称的医美行业在二级市场火爆未减。
2022年上半年,国内38家医美上市公司营收总和超千亿元。
国内玻尿酸龙头企业爱美客和华熙生物、昊海生科是行业前三巨头,并称“医美三剑客”。
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爱美客凝胶类产品营业收入6.43亿,占总营收72.72%;凝胶类注射产品营业收入2.37亿,占总营收26.78%。
华熙生物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29.353亿元,按产品分类,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占比为72.45%,约为21.27亿元元。
而昊海生科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9.679亿元,按产品分类,眼科产品收入占比为36.78%,约为3.560亿元;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收入占比33.97%,约为3.287亿元。
巨子生物则近3年80%以上的营收,都依赖于可复美和可丽金两大主打“胶原蛋白”的产品;可复美和可丽金两个品牌2021年收入为14.2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1.7%。
身处医美产业链中游的瑞丽医美和美丽田园,前者主营收入由医疗美容业务及医疗美容管理咨询服务构成;后者的日常面部及身体护理服务收入占比一直在50%以上,能量仪器与注射服务于2011年增加,是美丽田园的“第二增长曲线”。
03
销售与研发费用率差距悬殊
业内盈利机构占比不足
从整个医疗美容机构的价值链来看,营销渠道占比很高,最高的占比50%之多,销售费用最高占比64.6%。
获客成本高,成为医美市场很大的痛点。受制于巨额的营销费用,医美机构盈利水平举步不前,业内盈利机构占比不足30%。
例如,巨子生物其招股书显示,2022年前五个月,巨子生物的销售及经销开支为1.9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7.1%。而华熙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销售费用为20.30亿元,占当期营收的47%。
与巨额的销售费用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怜的研发费用占比。
华熙生物一直存在销售费较高,研发费不足的情况。2022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销售费用和为20.30亿元,研发费用仅为2.77亿元,销售费用占当期营收的47%,研发费用占比仅为6.4%。
截止2022年上半年,横向对比“医美三剑客”,爱美客近两年的研发费用率由8.71%下降到7.97%;华熙生物研发费用率从5.36%上升至5.75%;昊海生科研发费用率最高,近两年的研发费用率接近9.5%。
业内分析认为,依靠研发创新形成的先发优势可以为医美公司赢得3年以上的独占性时间窗口,与此同时产品的持续升级推新可以有效延长单品生命周期,而成功的市场培育策略则是打造热销产品的重要催化。
尽管业内盈利机构占比不足,但我们筛选出来的这八家主要公司,盈利能力都不可小觑。
暴利的医美原料三剑客: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在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9.92亿元、6.67亿元和1.66亿元的净利润。
从毛利率来看,爱美客的毛利率最高,其99%+的收入来自毛利率在90%左右的医美类产品,而昊海生物业务中受毛利率较低板块影响,从而影响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水平,2021年毛利率为72.1%。
净利率方面,爱美客的净利率最高,2022年三季度报为66.34%,华熙生物的净利率曾保持在30%左右水平,2022年三季度报为15.44%,昊海生科的净利率呈下滑趋势,2022年三季度报数据为净利率为14.99%。
相比中游的服务企业较多而分散,很大程度上打散了利润空间,医美原料“三剑客”所处的医美上游生产企业相对集中,单个企业反而处于医美产业链利润高地。
作为医用敷料头部企业:巨子生物、敷尔佳和创尔生物,无论单品还是旗下品牌,想必大家都已不陌生。敷尔佳核心单品为黑膜和白膜,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巨子生物则有可复美+可丽金;创尔生物则有创福康+创尔美,分别针对医用敷料和功能性护肤品。
相较而言,敷尔佳、巨子生物数据亮眼,创尔费用率高拖累盈利能力。医用敷料的“高定价+高复购”带来高盈利水平。
三家医用敷料的毛利率水平普遍高于一般化妆品公司,在 80-85%左右,净利率水平巨子生物最强,在 50-70%,敷尔佳也在 40-50%之间,而创尔生物因费用率水平高,净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在 15%-30%之间。
04
结束语
近年来,医美行业IPO频频受挫,或是因为该行业的特殊性和乱象频发。总体来看,医美行业是一个有需求但非必要的行业,在人们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过程中,以及各种相关消费贷款风靡之下,医美行业才迎来了一席之地。
在一个积极向上、稳健发展的资本市场中,企业上市看的不能只是业绩,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遵纪守法,企业的思想意识,都必须符合整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
就当前医美行业的表现来看,若只是在资本上有所动作,而不是在内涵上作出改变,他们的上市路将依然困难重重。
事实上,医美赛道未来是确定的,龙头股会层出不穷,谁会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