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无名
毫无意外,上月的那篇“购物中心‘爆雷’将近?”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较大争议,但争议的核心并不在于观点正确与否,而在于在如此肃杀的当下提出这个沉重的观点到底合不合时宜。
(资料图)
对此我的看法是:比起掩耳盗铃的“小心呵护”,振聋发聩的“重锤叫醒”似乎才更像是爱,或许我们认为本应众所周知的事实,高位者反而云里雾里地被蒙在鼓里。
就如刘强东总前阵子的恍然大悟,“我一直在被欺骗”一样,即便智慧如他都会如此,更何况次一等的高位者了。就像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在李宁“大佐装”推出之前,到底其团队内部有没有人看出问题?我相信必然是有的,但决策者或决策团队并没有抑或并不将之当成问题,所以才引发了后续巨大的问题与损失。回到商业乃至任何一个行业,哪个不是如此?
一、以联系的观点看行业
马哲有言——世间万物皆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所以应用联系与系统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系统是由联系而成,而现实是由系统组成。
比如MALL时代替代百货时代,并非MALL横空出世,亦或是有什么超凡智者的奇思妙想,而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应该走到这一步了;再比如电商的大行其道,不是源于某个传奇人物的高瞻远瞩,而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及供应的极大丰富急需找寻更优出路的水到渠成。所以存在即道理,一切皆是必然。但我们却往往将这些必然归功于某某超凡人物的横空出世或各类偶然性因素,这实质反映出——大家并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系统性看待事物,只看到了特殊性、没看到普遍性,但换而言之,没有普遍,又何来特殊?
行业发展也是同样:MALL的今天是源于地产与电商大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地产需要配套、故事、抓手以及出路,电商则颠覆了大众的购物模式与习惯,顺应了人类懒惰以及喜新厌旧的天性,所以百货是必然被颠覆与取代的,未来的零售也必然是电商的天下,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顺应人性即是顺势而为。因此以吃、喝、玩、乐为主的MALL取代以零售为主的百货的主导地位是必然的,而MALL被下一个趋势所取代同样是必然,只是对于当下的MALL时代而言还有另一种可能:被自己玩坏。
而对于作为局内人的我们而言,不仅应“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即当下的MALL时代将被新的潮流取代?还是将被自身的无序发展所毁灭?当下答案更趋向于后者。因为只要人还不能完全生活于虚拟之中、还需要现实社交与休闲娱乐,那么以吃、喝、玩、乐为主打的MALL就还不会被取代。所以行业更应警惕的是如元宇宙般的虚拟生态,以及各类外卖、上门服务等顺应人类懒惰天性的技术及商业模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照目前趋势发展下去,人类或许真有可能生活于虚拟之中,并逐渐成为“无用阶级”,因为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真正深度结合之时,试问哪个老板还想雇佣“事儿那么多的人类”呢?不信你可以看看《未来简史》一书,作者对此阐述已非常全面。
所以我们更应警惕的是“被自己玩死”,而现在看来着实不远了。
二、为什么认为“会被自己玩死”?
格里高利·曼昆曾说过——只要懂了供需关系,就基本懂了经济学,一切经济存在说到底还是供需关系。比如:
·房价为什么高?因为需求被炒上来了;
·当下地产为何纷纷爆雷?因为供应太多了,需求承接不住,更何况需求还在不断萎缩;
·百货为什么被取代了?因为电商大行其道,不仅方便且价格更低,需求向线上转移,而百货店的数量却不降反增,供应增多,需求减少,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MALL也一样,当下不仅人口红利触顶、经济同样触顶且不断下行,需求急剧萎缩;另一方面,以直播为代表的新型电商模式疯狂挥舞价格屠刀不断收割需求,使本已不断萎缩的蛋糕进一步被急剧分食;而MALL的供应还在不断增加……需求萎缩且被大量分食,供应却源源不断,不爆雷真是有违客观规律了。所以“爆雷”一说绝非危言耸听,或许已然进入倒计时了。
只是当下牌桌上的各位以及正在挤上牌桌的各位是否都以为自己是那幸运儿或是颠覆者?实话实说,就像4G之于3G、3G之于2G,只有真正的全面革新才有可能成为颠覆者与幸运儿。在原有根系上的嫁接式创新,即便看起来再枝繁叶茂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就像iPhone问世后的诺基亚,并未做错什么,且一直在推陈出新,只不过只是“旧瓶装新酒”,结果当面对真正颠覆者时只能被横扫出局,管你是不是世界第一、有多少年的积淀,半点都没用。
因此,恕我直言:未来除了那些行业标杆及确有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及部分尚未全面展开市场化改革的国字号尚能继续坚挺外,其他皆会遭遇危机。且即便那些“部分国字号”又能支撑多久呢?只要稍微研究过顶层文件即可知道“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市场化,也只能是市场化,除非如先辈所想:甩开全世界,率先跑步进入XXXX。但试问各位,10年之内有可能吗?所以,莫自欺,自欺者只会自毁。
三、该怎么办?
如果说当下因违背规律而埋雷,那么“反其道而行之”即是回归客观规律与“排雷”。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灵丹妙药,不过是对症下药罢了。
所以综上所析,解药分为两类,“向左走、向右走”:
·“向左走”即回归:回归商品力与服务力为核心的商业本质,回归以服务大众美好生活为核心的商业诉求,回归步步为营、脚踏实地的商业节奏,回归研究商品、研究顾客的精细化运营,回归一线、回归实践,同时不断探寻建立基于商业本质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做“减法”:即停一停拓展的脚步。要明白“条件不同故选择不同”这一法则,某些体系的大量拓店实因其具备相应条件且不得不如此,它们如此行为是顺势也是自救,而对于那些不具备相关条件的体系则无异于自杀。所谓“成功不可复制”或“为什么听过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正是因为“条件”不同吗?所以若还有选择、若还不具备条件,就应停下来守住、并守好那一亩三分地,积累内功,待时而动,方为上策。
“向右走”即走上如乔布斯之于苹果、之于手机行业的颠覆之路,另辟蹊径去打造逻辑完全不同的颠覆性产品,直接升级迭代。这不可能吗?仔细想一想,看一看其他行业,哪有什么不可能?只有敢不敢想、敢不敢做,最大的利益与荣耀往往归于“第一个吃螃蟹者”,因为天下万事一体两面且能量相等,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结语
究竟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或许你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左右不了什么,但别忘了“乱世出英雄”,行业大洗牌之时即是乱世之始,只是你是英雄吗?不要再以“不是刘、关、张那般天才”为借口,若你真的看过《三国》就会知道:乱世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太大了,所以才能英雄辈出,乱世才会有诸侯割据、群雄并起!所以,打磨自己、待时而动才是智者所为。
延伸阅读:
购物中心的“暴雷”不远了?商业须回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