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撰文/牧之

历经波折,“辣条之王”卫龙终于要上市了。

近日,卫龙再次更新招股书,并于12月5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全球发售9639.7万股股份,每股发售价为10.4-11.4港元,最高募资约11亿港元,另有15%超额配股权,预计将于12月15日挂牌上市。

如若一切顺利,有着“辣条之王”美誉的卫龙将正式成为“辣条第一股”。

不过,回顾卫龙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估值大幅缩水,募资金额也一降再降,堪称“流血上市”。

估值大幅缩水

卫龙首次冲击IPO是在2021年5月,不过首次递表之后,卫龙苦等6个月却未等到港交所聆讯。招股书失效后,卫龙马上于2021年11月份再次递表,这次如愿通过了港交所聆讯,但卫龙却决定延迟上市。

2022年6月27日,卫龙第三次递表并顺利过会。而后,卫龙却依旧在拖延。直至11月23日,卫龙再次更新招股书,这次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卫龙之所以一再拖延上市,或与其此前估值过高以及营销翻车不得不暂避风头有关。卫龙是在等待时机,以待更高估值,不然无法向前期引入的外部资本交待

卫龙的上市之路,是在引入外部资本之后马上开始的。2021年5月8日,卫龙宣布完成由CPE源峰和高瓴联合领投的5.49亿美元Pre-IPO轮融资,其它投资机构还包括云锋基金、红杉中国、天壹资本、海松资本、腾讯投资等。此轮融资后,卫龙的估值达到了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50亿元。

获得此次融资后,卫龙便立刻启动IPO。不可否认,卫龙如此急迫地上市,背后一定有外部资本的推动。毕竟,资本是逐利的,上市才能更好地抽身套现,赚个盆满钵满。

而就在前两次招股书失效的过程中,卫龙其实就已经出现投资价值减弱的迹象。2022年3月份,卫龙又遭遇营销翻车事件,口碑大幅下滑。这期间,卫龙的募资金额与估值也一再下降。

按照卫龙的港交所公告,其募资金额已经降至不足1.5亿美元,与最开始的10亿美元相比,相当于打了一折。按照股票发行价中位数计算,卫龙的市值约为24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20亿元),相比之前650亿元估值,仅剩三成,堪称“流血上市”。

对于目前的境遇,卫龙及外部资本方早有预料。早在2022年4月,卫龙与外部资本方订立了股份购买协议之补充协议,卫龙以对价约1576.27美元向此前的外部资本方发行及出售约1.58亿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0.00001美元。这也意味着,卫龙以近乎无偿的价格将控股股东的股权转给外部投资者,以补偿其损失。

而这一动作也直接导致卫龙2022年上半年出现亏损。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卫龙实现亏损2.61亿元,而亏损原因主要系产生了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6.29亿元。这项一次性开支就是指的上述补充协议动作。

深挖其招股书可以发现,卫龙的麻烦还不止于投资价值减弱和估值暴跌,赚钱能力下降才是其最大的隐忧。

赚钱能力下降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总收入分别达到33.85亿元、41.20亿元、48.00亿元,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同比增长38.18%、24.41%和0.97%,增速大幅下滑。

净利润率方面,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19.5%、19.9%、18.9%,2022年上半年,卫龙的净利润率为18.8%,下降趋势明显,盈利能力承压。

与此同时,2021年,卫龙第一大品类辣条销量仅增长7%,小于9.8%的行业增速,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要知道,辣条可是为卫龙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

招股书显示,原材料、销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的上涨,影响了卫龙的整体盈利水平。对此,卫龙给出的对策是涨价。

仅2022年上半年,卫龙就涨价两次,卫龙的毛利率由2021年的36.9%上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38.1%。不过,涨价之后,卫龙各类产品的销量却均出现下滑。2022年上半年,卫龙主要品类调味面制品的销量为81589吨,同比下降13.82%;毛利为4.67亿元,同比下降5.5%;毛利率为34.8%,而2019年这一数据为37.2%。

对于卫龙来说,更为严峻的局面是年轻人对卫龙辣条的热情似乎正在减弱。就在卫龙更新招股书不久,“年轻人不爱吃辣条了吗”这一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表达看法。

有网友表示,“卫龙太甜了,一点也不辣”“大家去吃更辣的麻辣王子了”……种种对于卫龙口味的评论甚多,也直接说明了卫龙的似乎有些偏离消费者口味。

其实,辣条的制作门槛并不高,而卫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和营销,而忽视了产品的研发创新和品质提高。近年来,卫龙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少。招股书显示,2019-2022上半年,卫龙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7.3万元、337.6万元、549.7万元和693.4万元,虽然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以最高的2022年上半年来看,研发费用仅占总收入的0.3%,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研发投入不足,自然就难以期待产品的持续创新和提升。另外,卫龙此前引以为傲的营销也失去了往日荣光,走向了低俗甚至恶俗。

曾几何时,卫龙在营销上可谓煞费苦心。譬如2016年的苹果极简风海报、2020年卫龙安踏大礼包等等,卫龙的营销也被消费者给出一致好评:“前卫”、“大胆”、“有趣”……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卫龙为求出圈在低俗的边缘疯狂试探,最终因擦边球而翻车,败掉了积累多年的营销口碑。

2022年3月,卫龙抖机灵式的低俗包装被指打色球擦边球,“约吗”、“贼大”、“强硬”等字眼的文案被指恶俗营销,被网友骂上热搜。该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并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和介入。最终,卫龙不得不道歉并承诺整改。

这次错误的营销,使得卫龙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可谓,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未来,卫龙需要把发力重点放在产品研发方面,而不是营销。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产品力才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营销的作用在于锦上添花,无法决定胜负。

此次上市,卫龙的估值水分被挤出,光环褪去,隐忧显现。对于卫龙而言,上市之后的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继续收缩还是逆势上扬,需要等待时间与市场的检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