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撰文/七饭
华莱士老板的二次创业,三年200家店,这次咱不看面包看模式!
(相关资料图)
逆势开店的社区面包店
拿下了千万融资
在2021年涨势高昂的烘焙品类,今年猛然下跌。
网红面包品牌牛角村被曝出接连关店等问题;曾经的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连亏9年后,在今年大规模闭店;虎头局在成都、重庆的门店已经“歇业关闭”,北京的门店也显示暂停营业……
在厦门,内参君发现了一个新的烘焙品牌 —— 可斯贝莉,正逆着这股品类向下的发展势头,不断扩张。
两天时间里,内参君在厦门多个小区附近都发现了这个品牌,差不多有30多家店,据当地朋友介绍说,这牌子是今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哪哪都能见到。
可斯贝莉创立于2019年的9月,是个福建品牌,现在已经发展出了200多家门店,门店发展较为集中,福建是大本营,有115家门店,广州、浙江和江苏各有25—30家门店。
开店速度也在不断提升,2019、2020、2021三年的开店数分别是7、31、77,今年的开店数字已经突破了90家,有望开出100家,显然品牌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在今年9月,可斯贝莉获得了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为产业投资人,明越资本担任长期财务顾问。成立初期,品牌就曾获钟鼎资本A轮融资。
可斯贝莉招牌非常简单,一个橙黄色的吐司形状logo,可斯贝莉,再加同样大小的现烤面包四个字,来加强新鲜的品牌主张。
虽然可斯贝莉主打新鲜,但产品并不是完全在店里生产,而是前店后厂的方式,中央厨房预制的冷冻面团运送到店,再在门店现烤现卖。
在供应链端,可斯贝莉一般会在当地找三五家代加工工厂,集中采购后再运送到各门店,进行烤制销售。
这种程度也大幅降低了成本,产品走性价比路线,最被人熟知的就是“3元面包店”的称号。
在大众点评的团购页面,你可以买到1.2元的现烤老婆饼、3.85元的现烤蛋挞,还有6.86元的杨枝甘露一瓶,性价比非常高。其他产品还有5块钱的牛角包,8块8的夹猪排面包,12.8的提子吐司。
现烤、高性价比、离家近,成了可斯贝莉能够在一个城市快速拓展的关键,但今天我们不聊烘焙赛道,或是冷冻面团背后巨大潜能,而是聊聊打造品牌的方式,重做之外,是否有“跟随”与“下潜”,熟悉的品类中重新杀出来。
从半天妖到可斯贝莉,
华莱士模式的三次应用
看到3元面包店的口号,总让内参君回忆起十多年华莱士打出的“10块钱3个汉堡”。
是的,可斯贝莉的创始人,是本土西式快餐华莱士的创始人华怀庆。这个正加速拓展的烘焙品牌,或许是华莱士福州模式的第三次成功运用。
福州,不开个100多家店不好意思打招呼的小餐饮之都,也是华莱士的起源地。
福州餐饮品牌的大致发展模式就是先内部加盟,再外部加盟,再整和行业。
内部加盟是,员工分管不同环节,根据对门店不同贡献度分配持股比例,集体持股、交叉持股,形成一种共赢的局面。
外部加盟则是,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直营管理。
华莱士的合伙人模式,一般有四方:负责开发选址的管理者、负责内部运营的店长、城市经理、负责区域管理的人员、总部,共同投资开店。
整和行业则是依靠庞大的采购量,在供应链端掌握更多话语权,采购更低的原料,从而为门店产品在价格端的优势打好基础。
华莱士的另一优势是在价格上,与赛道的头部品牌拉开一个身位,除了供应链端成本控制外,品牌还会在选址上避开租金昂贵的地段,选择学校和小区附近,剩下大笔的租金,同时离消费者更近。
合伙人开店制冲规模&高性价路线走下沉,这两点让华莱士拥有了万店规模。
第二次成功运用,是半天妖,一个扎根下沉市场的烤鱼品牌。
半天妖创始人耿元善同样出身华莱士,还担任着泰安市7家华莱士的法人,半天妖的第一家门店不在门店集中的山东,而是福州。
同华莱士一样,半天妖采用合伙人模式,员工可以入股,合作方也可以开店,门店能在一个月内快速开业。在耿元善看来,密集开店,才能击穿品牌阈值。
把多方的资源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种模式不仅能降低开店成本,还能提升开店速度。
在产品端,半天妖是“跟随”模式,平价定位,薄利多销,半天妖的人均在50—70元左右,一份2-3人的超值套餐只需要139,4人餐只需要219元,差不多人均在50元左右,性价比极高,非常有利于下沉市场的开拓。
第三次,也是最新的这一次运用,就是可斯贝莉。
和华莱士一样,可斯贝莉采用了433股权结构,营运团队出资占40%,外部门店开发团队占30%,剩下30%归公司后勤、其他门店利益相关者,包括上游供应商、配送、仓库、装修等。
依旧是熟悉的老套路,把大家捆绑成利益共同体,联合创始人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巡店时,看到裱花师傅会把裱花袋挤的干干净净,把店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
华莱士模式的另一特点的应用则是开头提到的3元面包店,超高的性价比。
逆势能跑出规模
但门店运营仍需加强
在当下的餐饮环境中,我们看到了华莱士模式所呈现的生命力。
可斯贝莉进入了快速拓展期,走入越来越多的社区;半天妖在2021年新增门店600+,平均每月开50家,门店数已经到了1216家。不利的外部环境下,仍能突围。
但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对门店的掌控力较弱,很多门店都是区域代理模式下的加盟店,总部对门店的管控力度较弱,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相对松散的“组织”背后,供应链很难打通。
在模式利弊之外,我们也应看到品牌的“新打法”,重做之外,能否有“跟随”,将头部品牌的模式改造为更适合当地市场的,像各地纷纷开出的15元左右牛肉拉面店,也是同样的原理,用熟悉的品类,更亲和的价格,到人民群众中去,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