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撰文/邓咏仪
(资料图)
36氪获悉,生鲜一站式SaaS服务商「观妙科技」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元璟资本、蓝湖资本及深涧资本。本轮融资后,观妙科技估值已达数千万美元。
过去数年,衣食住行中的“食”可以说是被数字化“重塑”的行业之一,从最前端的线下餐饮、零售,到再到后来的线上买菜等等,无不揭示了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改变。
如今,数字化延展到了更上游的环节。后疫情时代,生鲜门店线上订单火爆,从前端的门店到更上游的供应链从业者,都开始主动寻求线上化、私域流量运营等数字化手段。据Mob研究院,2014年到2021年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不足500亿元,一跃至超过4000亿元。
观妙科技正是瞄准了生鲜领域。“农产品行业,几乎是中国行业数字化最后的信息孤岛。”何崚对36氪表示。
何崚在这一领域有多年从业经验,曾任盒马前CTO、天猫首席架构师,供应链平台事业部及数字农业事业部产技负责人。2021年底,他与多位前阿里电商、生鲜、供应链专家,共同成立了观妙科技。
2022年,观妙科技推出了“鲜大师”生鲜农产品一站式SaaS平台,希望为农产品全流通环节(批发,仓储,加工,运输等)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供应链举足轻重,是个万亿市场。但生鲜行业上游的供应链、泛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水平一直不高。
而农产品行业链条极长,大致可以分为上游生产端、中游分销端以及下游零售消费端。鲜大师也根据不同终端用户,提供产地版、批发版和配送版SaaS工作台。
农产品领域的商家呈现小型化、极度分散的特征,选择建立覆盖上中下游的SaaS平台,工程量极大。
谈及选择这一策略的原因,何崚对36氪表示:“以前,农产品领域的数字化产品,主要集中在开单,收银、进销存,账务管理,属于基础的业务流程数字化,只能提升人效。但这些解决方案之间较为割裂,多在本地,导致数字化孤岛的形成,很难和业务进行协同。”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农产品行业的商家们,如今对降本增效的需求变强——随着线上订单量增大,波峰波谷更为明显,他们需要适应商品、资金更为频繁的波动。货物流通时的成本剧增,是现在商家的一大痛点。若底层的数字基础设施不能让数据流通,那么对于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上,意义不大。
目前,“鲜大师”生鲜一站式SaaS平台,首先上线的是面向批发市场商户的版本。
全国有数十万的批发市场商户,处于农产品产业链的枢纽位置,其中一级批发商数量达十万量级。这一群体和上下游有高频的连接,交易量大,年销售额从数千万到过亿不等。
以“鲜大师”的具体使用场景为例,批发商户入驻工作台后,商户可以看到从前端卖货开始到交易完成的实时数据,了解到销量和库存的变化。
记账是批发商户的典型痛点,也是“鲜大师”的主打功能之一。对批发商而言,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账期会在半年到一年不等,以前记账、赊账常通过微信或手工记录,会频繁出现货品丢失、对不上账等问题。
入驻鲜大师后,商家可以通过手机端分享账单、开票链接给合作伙伴,记录每一单交易的进展,数据实时汇总到云端——在以前,许多批发商户在每天打烊后还多花费一个多小时记账,如今这些时间都能节省下来。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货品流通更多凭借双方经验进行。在层层分级,商行与货主间销售价格不透明的情况下,交易信息对接效率也很低。针对这一问题,鲜大师会为各个环节上的商家提供包括行情指数和决策建议,让商户及时抓住商机。
从整体产品架构看,在前端,“鲜大师”现在以不同版本SaaS工作台的方式,为上中下游的商家提供服务。
而在底层,“鲜大师”基于云原生架构,建立了aPaaS层,将许多通用功能模块化,比如货主管理、采购寻源、实名认证等等。简单而言,随着覆盖的产业链环节增多,鲜大师能够基于aPaaS层,如同搭建乐高一般,将这些模块组合,快速推出不同版本的SaaS工作台。
未来,当底层的数据层较为完备,能够自由流通后,“鲜大师”SaaS平台中的“AI决策引擎”,会在降本增效上发挥重要作用。何崚表示,AI在智能化寻源、智能排产、库存规划等多个场景的应用潜力很大,能真正帮助商家提升库存和资金周转率。
在产品层面,目前鲜大师已经完成所有批发交易模式的场景适配。农批场景的用户普遍年龄较大、对软件较为不熟悉。为了降低产品使用门槛,鲜大师会根据用户的不同角色,针对性呈现其所需模块,保证极简使用体验。
何崚透露,鲜大师批发市场版本上线2个月以来,已在全国核心一批市场与数百家商户建立合作。在收费模式上,“鲜大师”分为基础和专业两个版本,采用年订阅模式,按照采购模块数量收费。
对于农业供应链数字化赛道的市场竞争,何崚表示,当前行业数字化还是处于早期,行业现有方案大多是收银、进销存的单点解决方案,智能化程度偏低,缺少成熟的算法和应用方案。而观妙团队在电商,供应链、生鲜农产品数字化领域积累了多年从业经验,在算法、数据挖掘层面也有其独特优势。
当前,观妙科技团队规模近百人。本轮融资后,团队将继续投入到产品建设中,加快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覆盖和渗透,以及加速市场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