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正面临成立7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资料图】

7月底,一则消息将映客重新拉回公众视野。行业流出传闻称,映客因为1v1业务擦边球,有相关人员被带走协助警方调查。消息传出不久,映客方面便火速回应,称有不法分子利用其集团旗下子公司产品平台从事违法活动,公司有员工协助警方展开调查,目前均已配合完毕回到工作岗位。并表示,网传视频、截图均与映客没有任何关系,系不良自媒体张冠李戴恶意炒作。

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但此后不久,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便有自称为映客员工的网友爆料称,1V1项目暴雷后,映客广州分部正在优化,社交项目调整。

一位映客广州分部的员工告诉Tech星球,上述项目有情况要优化,广州分部要业务调整。

映客的确是在裁员,映客北京总部一位员工向Tech星球表示,北京这边都正常,其他地方会有裁撤,主要是是否盈利的问题,不盈利的项目都有被裁撤的风险。

在互联网公司普遍进入裁员、收缩业务的常态化大环境下,映客裁员似乎无可厚非。但裁员、关停部分社交项目只是映客危机的一个现实缩影,映客更大的危机在于,今年出现成立7年以来首次亏损。

映客2022年上半年业务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映宇宙上半年实现营收40.61亿元,同比增长0.7%。利润方面,由于商誉减值损失4.86亿元,映宇宙近三年来首次出现中报亏损,而在2020年-2022年,映宇宙的中报净利润分别为7320万元、1.42亿元、-1.11亿元。

截至发稿,映客股价1.27港元,市值24.62亿港元,与2018年上市时107亿港元的高点相比,已蒸发82亿多港元。

昔日“直播第一股”,为何缩水至此?

01

裁员调整,社交项目承压

映客广州业务调整似乎仍在继续,有网友称,整个8月,广州分部裁员近600人。“8月初,广州分部大群总共接近1200人,目前人数是675人。”

一位映客员工告诉Tech星球,社交项目不算关停,就是被边缘化了。

映客内部员工对社交项目的风险似乎已达成某种共识,社交就是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可能暴雷,“1v1社交风险越来越大,业务出事是早晚的事,只是爆在哪个业务和时间的问题。”

但社交业务目前已是映客核心营收来源。映客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映宇宙直播产品与相亲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22.2%和5.5%,觅野CAMP等其他垂类社交产品的营收占比达69.6%。

映客自2021年开始,营收结构已发生变化,社交业务成为营收担当,映客由依靠直播业务转为以社交业务为第一大营收来源的公司。2019年,该公司的社交产品营收占比仅为14%,2020年为41%,2021年上半年,映客第二增长曲线的社交产品业务反超直播业务收入,达到66.7%,社交业务营收总额达到26.7亿元。社交业务营收占比逐年增长。

以直播起家的映客,2015年成立之初便实现了盈利。2016年,千播大战打响,虎牙与斗鱼都还处于亏损状态时,映客经调整净利润高达5.68亿元。2018年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映客2018年经调整的净利润为5.96亿元,对比来看,虎牙当年净利润约4.6亿元,斗鱼则依然处于亏损中。

2021年之前,映客主要收入来源为直播,直播收入一度占营收总额的99.8%。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至2018年,映客直播业务所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6%、99.8%、99.4%、96.59,营收比较单一,严重依赖直播业务。

为了摆脱对娱乐直播业务的依赖,映客早早便开始积极搭建直播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矩阵。

映客董事长奉佑生曾提到,不能等到秀场直播已经存在挑战了才去做新探索。任何企业都有生命周期,要在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前,就开始探索第二、第三增长曲线。2018年上市时,映客内部开始有意识地打破组织墙,将一两千人规模的企业打散成几十个创业团队,实行“内部赛马”机制。

直播+社交双轮驱动模式因而得以形成,映客直播app之外,打造了一个新的社交产品矩阵:既有主打年轻人兴趣社交产品“积目”,也有覆盖下沉市场相亲需求的视频相亲“对缘”,还有以线下“超级喜欢”为代表的相亲业务,以及小众户外露营人群“觅野”。

社交业务兴起,而秀场直播则日渐萎缩。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崛起,加上直播带货与游戏直播的冲击,监管政策不断加严,秀场直播用户不断流失,活跃度下降,直播间“榜一大哥”消失,秀场直播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映客在秀场直播式微之前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但这条增长曲线并不稳健。

02

危险的陌生人社交

分散投资法则告诉大家,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企业们通常会选择打造产品矩阵,进而将风险分散。但这种商业策略的弊端在于,大多数产品属于陪跑,不盈利的产品反而成了主产品的掣肘,拉低整体盈利能力,内耗太严重。

奉佑生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为了避免出现“方向对了,团队不行”的失误,一旦有认可的赛道,就同时开两三个团队,防止最终丧失整个赛道机会。同一类项目,映客内部会北京和广州的团队分别做,不同团队赛马。产品开发周期很快,一般7天左右就能开发出来一个产品,推向市场,之后通过数据决定要不要放大。产品自我证明的期限是一个月到一年时间不等,数据不太好的产品,一个月就关停。

速生速死的产品,属于必要的创新,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伴随着资源浪费。映客内部人士表示,创新九死一生,创新多,但很难有现象级创新产品。

映客很多产品属于来去无声,没有掀起任何水花。一位映客内部员工告诉Tech星球,映客员工自己都搞不清楚公司一共有多少产品,很多产品属于以月为周期的,大众都没听过就下线了。像财报中浓墨重彩提到的露营产品“觅野”,监测产品数据的员工都不太了解。

此外,社交最大的风险在于,好不容易重金打造,最终跑出来的产品,随时有被下架的风险。据Tech星球不完全统计,映客此前在财报或公开报道中提到的产品,不少都已下架。像社交产品音泡,2019年下架,相牵2021年8月下架,今年以来,映客“香芋星球 ”、“软声”等产品相继被下架。

映客此前针对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视频产品“种子视频”、语音交友平台“不就”,如今也搜不到产品踪迹。

值得一提的是,种子视频此前曾被映客寄予厚望,外界称其为视频版的“趣头条”。数据显示,2018年4月上线以来,注册用户短时间内便突破2000万,日活达到200万,用户日观看时长高达100分钟。但这样一款用户规模的产品,后来也无疾而终,目前已查无此app。

陌生人社交属于社交江湖的危险游戏,流量增长离不开荷尔蒙,平台很容易陷入荷尔蒙经济陷阱,业务打擦边球。

社交并没有想象中赚钱。映客陌生人社交产品积目,眼下依然正常运营,但映客最新财报已经没有再主动提及积目。这款扛起映客社交营收大旗的产品,日前成为映客扭盈为亏的直接导火索。映客财报显示,受旗下产品积目主体公司蓝莓所累,今年上半年映宇宙由盈转亏,计提5亿元商誉减值。

03

元宇宙,出路还是代价?

直播高速增长神话终结,社交产品收入占比近7成,但存在可能被下架的风险,所以,映客只能不断向外探索,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映客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映宇宙每月平均活跃用户数为2979.9万,同比下降35.8%。

据Tech星球观察,2021年之前,映客月活跃用户每年都在增长,但今年上半年,映客首次出现月活下降,去年同期月平均活跃用户数为4642.8万人,减少1600多万人。

风口、出海,因而都成了映客的主动选择。映客内部的创新机制,某种程度上影响这家公司会逐风口而居。语音社交、元宇宙的风口,映客是一个都没有放过。

去年年初,Clubhouse在国内掀起一阵语音社交浪潮,映客快速响应,仅用6天时间便推出被称为像素级对标的产品“对话吧”。映客董事长奉佑生、投资人朱啸虎、周亚辉、杜永波,以及《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等诸多大佬都亲自为产品直播站台。然而直播之后第二天,“对话吧”便被下架,追风口第一次铩羽而归。

语音社交偃旗息鼓,这一次,映客瞄准的是元宇宙。

今年6月份,映客大张旗鼓将品牌升级为映宇宙,全面进军元宇宙。

截至目前,映客已推出多款元宇宙应用,包括在映客直播APP内上线元宇宙K歌玩法“全景K歌”,联合海外NFT平台HootLabs发行1000+头像类的NFT,推出元宇宙恋爱产品情侣星球,3D虚拟社交产品原原世界。此外,映宇宙还在海外推出3D虚拟形象社交产品The Place。投资了AR眼镜研发公司DreamGlass等等。

但眼下,这些产品矩阵还无法为映宇宙贡献盈利。据Tech星球了解,元宇宙恋爱产品情侣星球下载量并不是很高,小米应用商店显示,目前其只有1.1万下载。原原世界下载量只有2300多次,并且因为产品存在隐私问题而被通知尽快修改。

映宇宙押宝的元宇宙,概念本身还不容易落地。字节、腾讯等大厂元宇宙社交产品相继哑火,字节元宇宙社交产品派对岛下架,腾讯数字藏品平台幻核停售数字藏品、海外元宇宙拥趸Meta做好了裁员准备,社交媒体上传闻第一批元宇宙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元宇宙社交更是被曝“宇宙里还没有微信群人多”。种种迹象表明,元宇宙的发展并不顺利。市场此前或高估了元宇宙的商业价值。

创新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元宇宙,有可能便会是映宇宙的代价之一。

映宇宙一位员工向Tech星球表示,公司创新氛围不错,团队也都比较年轻有活力,但感觉公司不必非要在社交一个领域有更多的探索,十个社交产品有一个能跑出来的成功率,其实已经算是高估了,更多产品属于淘汰了都不知道。所以希望公司可以在社交之外进行其他盈利产品可能的探索,能有更多赚钱的产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