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总有追不完的热点,你可能连“新半军”还没研究明白,一个名为培育钻石的新词汇又出现在视野。


(资料图片)

前不久,惠丰钻石(839725.BJ)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A股首家以金刚石微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被称之为“钻石第一股”,其上市第七个交易日,最高股价已突破56元/股,较28.18元/股发行价实现翻倍。

培育钻石看似是个新兴、不起眼的小领域,A股只有10只培育钻石概念股,总市值约1400多亿元。不过近三个月涨幅近71%,特别是7月份,A股震荡调整,它们仍然涨了18.3%。

在10只概念股中,从已公布的今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看,有5家预增。其中,有3家的二季度业绩创下单季净利润历史新高。甚至多家券商给出买入、增持等评级,在研报中将培育钻石的成长性与新能源车进行类比。

不过从行业生命周期看,培育钻石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培育钻石真的能与“新半军”媲美吗?其到底是帮助消费者实现“克拉自由”还是新一波收割“韭菜”的智商税?

01

天然钻石遇瓶颈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一直以来,钻石与爱情紧密相连,成为贵过黄金的“稀有石头”。许多领域的玩家都纷纷入局,赚得盆满钵满。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消费者对钻石的执着,甚至将其视为对爱情最坚定的捍卫者。

但是天然钻石形成的条件十分苛刻,需在温度高达1100℃—1 500℃,压力在4.5-6Gpa的环境下才能形成。因此,天然钻石的产量一直有限,价格也持续走高。

钻石价格主要掌握在世界几大珠宝公司手中,如戴比尔斯(DeBeers),他们都会定下当年钻石交易价格。这种定价也决定了当年珠宝市场的价格走向,而这种定价每年在以10%的速度增长。

戴比尔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原钻供应商,目前占据了世界天然原钻80%的供应量。为了拉动世界钻石需求,戴比尔斯专门成立了钻石贸易公司负责营销。

正因存在垄断钻石来源的巨头,珠宝商想要卖出一枚钻戒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先从钻石批发商手中购买,再送到加工厂制造,随后进行成品批发,最后送到商场及专卖店出售。层层关卡,也决定了钻石价格走高的必然。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拥有钻石源头的一方,始终有价格决定权。

除去源头,钻石的终端销售成本也是逐渐增加。据市场走访调查发现,近几年房租成本上涨约30%,人工成本平均上涨15%左右,以前2000元左右的首饰加工技术工人,现在用6 000~8 000元的工资也不一定请得到。再加上品牌营销及商场等成本开支,无疑让钻石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了解有关钻石知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为自己或爱人购买钻石饰品。因此,消费者对于钻石饰品的消费需求愈发强烈,这也是推动钻石整体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目前,钻石价格持续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高品质、1克拉或以上的钻石价格上涨的势头更加猛烈。但天然钻石本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物质,总有被开采完毕的那天,同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对钻石性价比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才也让培育钻石迎来了机会。

02

培育钻石迎机遇

培育钻石又称合成钻石、人造钻石,是在实验室中生产的钻石,与天然钻石在化学成分、晶格结构、物理性能等完全相同。但培育钻石的价格仅仅只是同级别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毛坯天然钻石产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但全球消费市场需求却不断增加,供需失衡的情形下,恰好给了培育钻石发展的绝佳机遇。

数据显示,实验室培育钻石在全球钻石市场中的占比只有不到4%,专家预测到2030年有望增长到10%。

现阶段,全球珠宝级的实验室培育钻石产量约为600~700万克拉,而中国产量高达300万克拉,占世界产能的二分之一。

其中,中国培育钻石市场中,80%的产能都来自河南省商丘市。商丘本是中国的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当地的企业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培育钻石技术成熟时,依托有利的供应链资源,迅速切入该市场。

随着技术发展,只需要几个星期,便可以在实验室培育出钻石,市面上的售价也比天然钻石低30%到40%。得益于价格优势,实验室培育钻石在过去几年快速占领市场。

以力量钻石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成立初,主做技术门槛低的金刚石微粉业务,而到了2011年后,公司开始布局培育钻石业务。2021年9月24日,其于创业板上市。如今,已经最大可培育30克拉人造钻石毛胚,打磨后成品可达到10克拉。

据力量钻石年报显示,公司的人工钻石业务从2020年的3700万元激增到了2021年1.97亿元。而人工钻石的毛利率高达81%,远比公司的原业务毛利高。

同在河南的黄河旋风同样位居培育钻石企业的前排,占全球培育钻石销售市场的20%。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黄河旋风总营收为24.51亿元,毛利率为20.17%,人造钻石的销售比重达到30%,同比增长22%。2021年以来,黄河旋风不光上演了7天5涨停,去年11月的股价相较于年初的最低点,更是上涨了近400%。

不管从质量、产能还是价格,培育钻石都不输于天然钻石。

随着培育钻石年产量翻倍增长,质量也大幅提升,彩钻、异形钻同时开放供应。在市场一片大好的场景下,资本对培育钻石产业的青睐和扶持,实实在在为行业带来了动力。

如今,培育钻石还没有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产业仍能按照健康可持续的大方向推进,说明行业幕后的操盘手们早已深刻理解了传统超硬材料以及珠宝行业碰到的问题。

同时,各路玩家结合钻石行业多次变革的发展路径,当下消费者对钻石需求的消费环境等形势,对培育钻石赛道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市场影响力正在慢慢吞噬天然钻石的地盘。

03

主宰格局的关键

无论从资金实力、全球化运营、品牌影响力等各方面,中国培育钻石与国外相比仍有进步空间。

以美国为例,其培育钻石的市场竞争在市场前端,即To C端,所以渠道的发达程度比较高。但在中国,培育钻石仍然处于供应链的前端,因此有了国内“河南四大金刚”。他们主要使用的是HPHT高温高压技术生长的培育钻石,在成本管控方面得到良好的保障。

成本有效地控制,会导致在培育钻石从批发端就开始了价格战。这也让国内培育钻石行业长期介于生产端到品牌端的过度发展的过程。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证书。

不管是天然钻还是培育钻,消费者们对钻石精度、纯度的界定仅仅局限于一张纸。目前,悬在培育钻石头顶的一把刀恰恰就是培育钻石证书,它是培育钻石通向终端消费者的必经之路,也是不可缺失的通行证。不过,现在证书面临着两个短期无法解决的难题。

一是鉴定标准。

培育钻石虽与天然钻石具有相同属性,但并非天然。钻石市场目前通用的国家检测、分级标注仅仅针对于天然钻石。培育钻石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地方原料采集、行业标准等方面补充一些适用于培育钻石的检测、分级,从而对培育钻石有明确的质量划分。

钻石的价格及附加价值较高,一般消费者很难用肉眼自行区分,级别稍微差一点价格就会差很多因此培育钻石的证书需严谨、权威,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培育钻石产品的推广。

随着培育钻石行业的火爆,国内有了北京国检、北京国首、华测、江苏省黄金协会、中国机具协会、河南中南、华晶、力量等10多个组织机构和企业,共同推出对培育钻石的相关标准,这些标准级别局限于团体,并未完全被市场所收纳,其影响力较为局限。

现阶段只有出现更高层级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才能有效地统一各个标准的实施,为培育钻石绿色发展铺平道路。

二是鉴定周期。

专家们表示,培育钻石的鉴定、分级时间周期远大于天然钻石。全国现有150多家钻石检测机构,上千个检测工作站,但开展培育钻石鉴定、分级业务的检测机构数量极少,有一定知名度的甚至不足5家。

在实际检测中,培育钻石最长的送检周期甚至超过一个月。反观天然钻石,3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分级已是常态,甚至还有加急服务。消费者可以放心消费,商家也可以快速资金回笼,对天然钻石行业良性循环非常有利。

伴随培育钻石的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的缺失,导致大部分检测机构裹足不前,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无法得到快速满足,消费者不敢买培育钻石,商家现金流周转困难。

因此,培育钻石在得到统一标准的规范下,应快速解决配套证书问题等问题,加大对培育钻石的自我加工力度,在减少成本的基础上,缩短制作周期。

消费者购买钻石的心理早已被商家们吃准,而培育钻石更多的是用网络进行售卖,没有实体店的体验感,很多消费者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购买。这样一来,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之间将会持续存在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未来发展也将被约束。

目前,培育钻石在解决硬伤的前提下,应在零售渠道端积极布局,快速提升消费者触达和认知,以及技术工艺持续迭代带来的品质及产能提升,凸显性价比,驱动培育钻石渗透率快速提升。

好品牌的诞生依附于是否拥有一条健康的全产业链,解决好上中下游存在的不足,才能将市场、消费者牢牢握在手中,培育钻石行业的发展路径大概就是这样。

推荐内容